文網訊 多年來,富寧縣堅持政府主導、教育部門主管、各部門協調配合、社會協同為原則,用心用情辦好特殊教育學校,讓特殊教育孩子在愛心和呵護中健康成長,實現舒心學、興趣學、開心學、溫暖學。
良好環境讓學生舒心學。圍繞特殊教育兒童情況,在學校建盲道、安全扶手和無障礙通道,配備感統、運動康復、情景模擬、陶藝、烹飪、計算機、體育器材、律動、心理沙盤等功能室。建立健全學生管理、巡邏值班、防控傳染病、疫情防控、食品衛生管理、防火安全管理、交通安全管理、預防電信詐騙、預防校園欺凌、預防溺水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安全工作規章制度,由學校校長負責,實行每日帶班領導及教師值班制度,使學校安全管理網絡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區域,每一個角落,讓學生實現舒心學。
特色課程讓學生興趣學。學校實行特殊學制,將校本課程與社團活動以及校外實踐有機結合,采用文化教育、缺陷補償教育、技能培訓、康復訓練并舉等措施,在缺陷補償康復基礎上,加強基礎文化、安全教育、技能培訓教育,讓學生學有興趣、學有專長,為孩子將來畢業后融入社會,像正常人一樣享受快樂人生奠定基礎。例如組建籃球、田徑、手工制作、舞蹈學習、陶藝制作等課外興趣小組,每周六下午高年級學生學習陶藝制作,每周一至周五利用早操、課間操、下午課后開展籃球、田徑組訓練,由體育老師輪流帶領。多樣化的特色課程有效促進孩子個性化、科學化發展。
多彩活動讓學生開心學。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載體,營造博愛、民主、嚴謹、合作的教師工作氛圍和樂學、自主、活潑、奮進的學生學習氣氛,把學校打造成人文校園、書香校園、活力校園。例如開展教室美化班級文化建設活動,由老師指導,學生動手設計班級環境,讓教室墻壁變成學生學習創造的天地;開展“巧手做湯圓 情暖特校冬活動”,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,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;開展“三月三”民族文化節、六一兒童節游園活動等活動,豐富課余生活,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。
關心關愛讓學生溫暖學。學校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,探索形成學習上幫助、生活上幫扶、精神上輔助模式。與學生和家長共同制定《富寧縣特校送教個案活動記錄表》《幫扶學困生計劃》,并根據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及時調整,制定《學困生幫扶教案、送教記錄》,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輔導。每月為104名不能到校的殘疾學生開展2次送教上門服務,送教上門覆蓋率達100%。開展學優生與學困生“一幫一”結對子活動,利用活動課或課下時間進行作業輔導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,積極開展保護視力主題班會等健康教育活動;針對不同年齡特點出設黑板報,開展以青春期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會、開設青春熱線;開足、開滿健康教育課、體育課、運動保健課,把上課、宣傳、活動等內容融為一體,多層次、多角度關心關愛學生。
(供稿:富寧縣政府辦)